与漫画结缘,纯粹因为工作关系。1992年我进入报社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是以新闻编辑为主要工作,顺带创作漫画。但回顾我新闻工作的主要成绩还是源于漫画。无论从功利心的荣誉感,还是创作带来的社会责任感,我都要感恩漫画。但是画了这么多年,才有一两幅勉强可看的作品,所以要说点啥,实在很惭愧。
关注重大选题
作品的影响力,通常和选题有关。所以只要有重大新闻事件,我们漫画家都主动创作,发挥漫画干预社会、主动引导的作用。2020年疫情暴发后,我也抓住时机积极创作,以笔作枪,与一家省级医院合作,发挥漫画轻松、直观、活跃、趣味的特点,创作了《全民抗疫——新冠肺炎系列儿童科普漫画》。这个系列关注孩子,紧盯事件的发展,从什么是新冠,到如何洗手、如何居家、如何外出、如何开学、心理疏导等,新闻性强,顺势引导,让读者有获得感。这个系列后来获得中央网信办主办的“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奖”。
篱笆扎得紧,病毒无处逃
暴力”解决”问题
——您的故居,修缮了一下!
家暴的后果
逆向思维+有趣生动
漫画要出奇,又要好玩有趣。我有一幅作品《考》算是比较满意的一件幽默画。
考
在构思上,我还是从“考”字入手。通常是考古队员研究文物,我却想让文物来研究考古队员,这也是漫画通常使用的“逆向思维”法。
怎么研究?最后想到这是一场考试,考场在考古现场,考官是文物,也算是“情理之中、意料之外”了。在画面的构图上,几位陶俑在认真、安静、小心地看着考古队员答题,但在画的过程中,又觉得不够有趣。突然,我想到了在漫画史上非常著名的漫画雕塑“说唱陶俑”,那就安排这位“说唱陶俑”来捣乱吧,然后再安排一位仕女陶俑来阻拦。这样画面更有动感,更好玩些。
其实,创作过程并不顺畅。构思的形成就不容易,既要避开已有的一些创意,还要有趣,得使劲想。制作时采用的“没骨法”,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尝试。创作这幅作品只是应朋友之约,倒没有其他想法。所以说,一心画好,进入状态,就有可能出好作品。
心态
关注点
无题
漫画值得投入
寻寻觅觅中,有幸一直有漫画相伴。要画好漫画,很难。但漫画的确是是一门值得我们付出的艺术。漫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,一切都在针砭时弊的犀利讽刺中,在品味生活的幽默智慧中,所以很多漫画作品读着痛快,常读常新,百看不厌。漫画里有态度、有观点、有构思、有构图,方寸之中有乾坤。漫画的作用实在无可替代。
陶开俭艺术小档
陶开俭,苏州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,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秘书长、常务理事,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,江苏省漫画协会副会长,苏州漫画学会会长。
高光时刻
曾获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奖、中国地市报论文论著一等奖、中国晚报新闻奖论文一等奖、中国晚报新闻奖专栏一等奖、全国报刊漫画专版评比金奖、中国地市报新闻美术作品一等奖、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等数十个奖项。
作品入选《战“疫”中国——全国美术作品选》、第十一届、十二届、十三届子恺杯中国漫画大展、嘉兴国际漫画双年展优秀奖;漫画入选以色列、日本、土耳其等多个国家的国际漫展。
出版《人间万象》等漫画图书,并在《中国记者》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。
编辑/岳秋童
编审/肖承森
投稿邮箱:manhuafcyym@vip.163.com
讽刺与幽默报
扫码关注
欢迎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