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见报丨数字经济,离我们很近
讽刺与幽默 2022-06-24 08:50:00


1.图.jpg

数字经济,离我们很近


文丨伍里川      图丨臧   强


几天前,“深圳发布”微信公众号消息称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达30.6%。而此前有消息称,2021年,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1.6万亿元,占全市GDP比重为40.4%。在更广阔的视野内,“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”,则是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新发现。


日常生活中,“你知道什么是数字经济吗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。人们所获得的答案,不尽相同。其实,这也是各领域对于数字经济存在多元化认知的正常结果。


而笔者发现,不少人对于数字经济都有一种“虚无缥缈”的印象。有人甚至认为,数字经济离我们很远。但这种认识并不客观,甚至是错觉。


2.图.jpg

百舸争“流”        薛彦军


通常而言,数字经济指人类通过大数据识别、使用等方式,实现资源快速优化配置的经济形态。此类概念颇为抽象,但数字经济在现实生活中,是既“鲜活”,又无处不在的。


我们在手机上下载个App打个车、买个菜、买张票、刷个视频,或者上个网课、来场直播……皆是对数字经济的参与和体验。换句话说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无论作为消费者还是“经营者”,都实现了目标,得到了各自的“角色满足”,因此,数字经济的作用和价值也表现无遗。


数字经济其实离我们很近。不止于“近”这个字的概括,数字经济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,且离不开。


3.图.jpg

变味儿        邸天行


一方面,我们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数字经济的影响,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中游泳、横渡、击浪,直至与数字经济合拍。毫不夸张地说,数字经济是将我们带入某种新的经济情境中的一股神奇的力量。要是置于疫情语境中描述的话,那就更有说服力。在网购正常运转的情况下,网购、团购链条是疫情时期让人寄予厚望的物资补给通道。而骑手就业空间的扩展,也成为一景。其间,资源的调配、市场的激励、信心的传递,“尽在不言中”。至于线下活动转为线上运转趋势,虽然是被“逼”出来的,但也暗合了数字经济优化效率的动能、大势。例如,那一夜,上千万人通过网络观看了罗大佑、孙燕姿的线上演唱会,在怀旧的情境中,数字经济的自身魅力已经溢出我们的眼球。


但公众和数字经济的润滑相处方式,并不是天生就有的。起初,很多人也不适应打车软件对于“路边招手”习惯的重塑。而走过磕磕碰碰的阶段,我们才发现我们和数字经济“都挺好”——当然,我们也需发力帮助老人等特别人群跨过“数字鸿沟”,让所有人都从数字经济中受益。


另一方面,我们也以“有形的手”和“无形的手”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,甚至改变某些细节。数字经济处于不断发展、创新的进程中,个体的推动力是有重要价值的。李子柒的中国故事叙事、新东方的“双语带货”转型手法,都是对原有生态的丰富,甚至是一种改良。在技术加持的前提下,无数的民间力量向一个个空白处填写了特质内容,也进一步激发了数字经济的“升级”。数字经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画卷,每一个消费者、每一个从业者,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,添上浓浓一笔。


总之,我们不仅可以是数字经济的受益者、支持者,也可以是数字经济的“建设者”。这个视角,想想就挺迷人。



今日头版


1b0624 _PDF模板10000.png




编辑丨穆  兰

编审丨肖承森

投稿邮箱丨manhuafcyym@vip.163.com


讽刺与幽默报

二维码2.jpg

扫码关注

欢迎投稿



最新活动征集
最新入住漫画家
最新漫画作品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