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不觉间,我已经从事国际时事漫画创作22年了,很高兴能走上这条道路。
我不是专业学画出身,画国际时事漫画纯凭兴趣与自学。期间取得了一些小成绩,也多依仗单位与领导的培养。这里与广大漫友们分享一些我一路走来的经验与思考。想到哪儿写到哪儿,虽然浅薄,也许会给大家启发。
1 永远以最高分85分看待自己的作品
从业二十多年,我自认为没有一件作品是自己满意的,每张画我觉得都有遗憾和进步空间。如果满分是100分,我总是觉得自己作品几乎没有或极少超过85分。
我的同事们觉得我缺乏自信,但我觉得适度的“缺乏自信”会让我避开“固步自封”的陷阱,给自己不停追求的成长空间,“艺无止境”是一个艺术工作者应有的态度。
2 向哲学家学习思考方式
人的视觉是二维的。我们经常能从视觉悖论图中看到,水是向上流的,楼梯一直向上走,人却持续围着一个圈打转,这种视觉悖论怎么破呢?
其实只要变静态为动态,通过走近或走远,或是换个角度再看那个平面就会发现,原来的图像已经完全不是那样了。人的思维与视觉一样,也是二维的,所以人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,以自己狭隘的知识结构去看问题,得到一个主观片面的结论。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目的之一,就是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,它们会帮助我们摆脱“角度”与“尺度”的局限。
全球变暖
辩证唯物主义教会我们要用好矛与盾的关系,换多个角度看问题,或切换主客方的角度,或变换宏微观视角,让我们摆脱空间的局限;历史唯物主义教会我们不仅要以史鉴今,更要换个时间比例尺看问题,来摆脱当下时间的局限。从十年、百年的长度看现象的偶发性或必然性。
漫画的核心,就是“不正常”,就是换角度、变尺度。以变相思维、逆向思维、抽象思维来分析问题,往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,取得“正常”说话达不到的说服效果。
二维码成了新时代的图腾
3 多听深刻的政论节目
漫画家是图像表达的专家,但不一定是政治家与评论家。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政治评论家们的智慧,把他们投入大量时间、精力深入调查研究的结论“借”来我用。
而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如何用漫画把事情讲清楚上。好的政治评论家比如“磊哥聊政经”、“岩论”等UP主,他们的表述中本就含有大量精彩的比喻与调侃,有的金句直接就是一幅漫画了。所以我习惯在创作时把政论节目当作背景音,一可以解乏,二可以补充点子,三可以丰富知识。当然在选择政论专家时一定要有判断,需要符合自己的政治立场。
横插一杆
美国不管好自己的事,插手南海事务,是干涉中国内政
无法摆脱的荆棘
美国枪击案频发,与其枪支文化分不开。
4 把“画”讲清楚
一幅好的新闻漫画,除了创意精彩之外,它的构图一定是科学的,视觉中心点一定是明确的。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,我们在构思创意时,一方面要避免看图说话、平铺直叙,因为缺少了应有的“包袱儿”。另一方面也要避免“弯儿”绕得太多,让读者看了云里雾里。
好的作品在于“弯儿刚刚好”,“包袱儿正正好”。构图上多用“黄金分割法”、“九宫构图法”法等布局工具,还要结合引导线、对比与反差等视线引导工具,突出视觉中心,把想表达的元素画清楚,让读者有愉悦的欣赏体验。
中东“闹”钟
迫在眉睫
联合国气候会议2017年11月6日在德国波恩开幕,二氧化碳浓度危机迫在眉睫。
5 从具体新闻中跳脱出来
被具体的新闻牵着鼻子走,往往有以下几个坏处。
一是给自己的创作时间比较短。尤其是突发新闻,当天就要交稿,匆忙创作可能会导致背景调查不周、创作潦草、创意不深刻;二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漫画必须跟具体新闻绑定。离开具体新闻,读者往往不知道画是什么意思;三是这样的漫画往往视野上局限性很大。
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从具体新闻中跳脱出来,去针对现象背后更深层的原因进行创作,用对大局势的研判代替对小事件的描述,这样就摆脱了当下时间的束缚,也能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创作。
层层操控
贫困滋生仇恨,仇恨滋生恐怖主义。消除贫困才是根治恐怖主义的良方。
拦路石
贸易战阻碍世界经济复苏。
6 了解对方文化,不自说自“画”
我是画国际时事漫画的作者,为了便于外国读者看懂,我会深入研究外国文化和常用典故。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如果我们想描述一个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,我画一个武松的形象,外国人应该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,但我画一个罗宾汉的形象,他们就明白了。
中国虽然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典故,但外国读者没有受过中华文化熏陶,缺乏相应的故事背景,这些典故就变得晦涩难懂了。所以在创作国际时事漫画的时候,要清醒地避开这些主观认知,多用对方看得懂的漫画语言。
无用功
美国枪击案频发,枪支控制无效。
摆拍
美国人权假象:表面以人权圣人自居,背后劣迹斑斑。
美国如今的外交政策不过是拜登走出了特朗普的躯壳而已。
7 熟悉电脑创作
电脑创作相对于纸面创作的确显得单薄、不真实,缺少“快乐的意外”,不能体现出作者的功底,也缺乏传世与收藏价值。但作为新闻漫画家,难免在与主编、编辑的沟通中,反复修改创意。如果选择纸面创作,这么大面积的反复修改或调整几乎是不可能的。这时就需要借助电脑绘图技术来减少这方面的麻烦,提高效率。
令人欣慰的是,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完善,电脑创作也可以实现唯一性与不可复制性。电子艺术品收藏正在兴起,数字艺术品也会享有传世与收藏价值。
8 绘画时,经常左右翻转画面
结合我自身的创作经验,经常左右翻转画面,能察觉出许多造型上的问题,及时修改会让画面更平衡、造型看上去更舒服。这也是电脑绘画软件创作的优势,也是在纸面上很难达到的。
美国“民主病夫”主办民主峰会,只能做戏给人看。
操纵
金钱政治暴露“美式民主”的虚伪面目。
世界森林日
再不停止对森林的砍伐,地球的“电量”将不在。
9 一仿、二背、三创
经常有漫友问我,如何才能形成个人风格。我的回答往往是“一仿、二背、三创”,这是我自学漫画的经验。
“一仿”指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漫画家作品,通过临摹、拓写的方式画出来。这个阶段需要成百张的去拓,不能求速成。“二背”是指把拓过的画依靠记忆再画一遍,之后再对照哪里不同,然后再背着画一遍,再找不同。如此反复,直到达到自己认可的相似范围。这个阶段也需要上百张的实践。“三创”是在自己的创作中,把能背下来的元素应用到自己创意里,当然这里指的是靠记忆去画,而不是直接挪为己用。
这样,我认为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。
10 一个造型不介意多画几遍
我在实践中发现,一个造型多画几遍往往能够突破自己的瓶颈,尤其看第一稿觉得别扭的时候。
举个例子:你可以分别用一头身、三头身、五头身比例画出同一个造型,这时候你可能就会找到感觉了。对于创意上的毙稿也是同理,多被毙几遍有时没有坏处,好的作品往往诞生于灰烬之中。
罗杰艺术简历
1978年生,江苏南京人。
工作生活在北京,就职于中国日报社,现任总编室美术部主任、主任美术编辑、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常务理事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
主要从事国际新闻漫画创作。工作22年来,共获得包括一次一等奖在内的13次中国新闻奖漫画类奖项。
编辑/岳秋童
编审/肖承森
投稿邮箱:manhuafcyym@vip.163.com
讽刺与幽默报
扫码关注
欢迎投稿